瑞士IMD公布2025年全球69國數位競爭力評比,斯洛伐克排名第57名,較去年下滑5名
根據斯洛伐克智庫 Institut pre slobodu a podnikanie(ISP)與斯洛伐克國家通訊社(TASR)本(114)年11月5日報導,瑞士IMD頃發布2025年「世界數位競爭力排名(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在全球69國中斯洛伐克排名第57名,較去年下滑5名。
本項評比基於知識(Knowledge)、技術(Technology)和新科技準備度(Readiness for new technologies)三大領域,下設9個次領域及61項指標,採三分之一問卷調查(企業高階經理人意見)及三分之二數據分析彙整而成,相較鄰國奧地利(24名)及其他V4集團國家捷克(35名)、波蘭(45名)、匈牙利(46名),斯國明顯落後。
整體而言,斯國優勢項目計有隱私法律保護(全球第1名)、高等教育師生比例(16名)、高科技專利(25名)及智慧型手機擁有率(26名);弱勢項目則為彈性與適應力(69名墊底)、外籍高技能人才(68名)、技術開發與應用能力(67名)、移民法/居留法制(67名)、技術應用與網安能力皆處後段班。
本地智庫ISP提供之政策建議綜整如下:
強化技術框架與資本投入: 斯洛伐克在「技術框架」(technological framework)與資金投入(capital for technology)方面表現最弱,建議:
制定中長期數位技術投資綱要計畫(例如3至5 年甚或達10 年期),明確挹注高速網路、互聯網(IoT)、AI、高性能計算(HPC)等領域之發展;
匡列並挹注專款,用以支援中小企業採用數位技術、推動產業 4.0 升級;及
改善公私合營(PPP)模式,鼓勵創新基地、技術引進與在地化。
延攬引進外國專業人才與職能構建: 斯洛伐克在「吸引外國高技能人員」(foreign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排名倒數第二,同時歐盟數據顯示斯洛伐克的基本數位技能(Digital Skills and Jobs Platform)普及率僅51.3%,低於歐盟平均,建議:
推出具吸引力的移民與外籍延攬人才制度,放寬簽證政策,特別針對資通訊( ICT)及AI 等關鍵數位領域;
擴大在職再教育與終身學習制度,特別針對年長工作者及轉型產業工種;及
在中學與大學階段強化數位技能教育、程式撰寫編碼、資訊科學等課程,同時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改善商業靈活性與制度環境: 斯洛伐克在「商業靈活性/適應性」(business agility/flexibility)墊底,建議:
檢視並簡化數位相關法規、減少行政審核時程、提升企業進入新技術市場的速度;
建立跨部會數位專責機構或設立數位總監(Chief Digital Officer, CDO)角色,統籌數位轉型政策與實施;及
提升公部門自身的數位轉型能力,例如數據驅動治理、電子化政府服務升級。
強化產業融合與全球價值鏈參與: 斯洛伐克目前仍處於中階技術與製造代工環節,面對成本上升與低附加值陷阱,產業需向研發、品牌與服務升級,建議:
推動「數位製造+服務」模式,鼓勵製造業跨向智能製造、互聯網(IoT) 整合、企業服務化轉型;
積極參與歐盟數位與內容產業資助計畫(如 Digital Europe、Horizon Europe)以吸引外資、提升創新能力;及
建議政府支援中小企業(SMEs)採用新技術,建立數位創新樞紐(Digital Innovation Hubs)在地化。
資金與創新(提高 R&D 投入):設計更具吸引力的科研稅收抵免和創投誘因,鼓勵私部門和國際資金進入本地高科技產業。
為避免IMD年度評比年度間大幅波動,建議設定可量化目標(例如:提高 ICT 專業人員比例、提升 AI 採用率、提升企業數位轉型率),強化公務部門企業調查與數據收集能力,提升政策回饋機制並定期管考。
斯洛伐克副總理Kmec前指出,斯國陷「中等所得陷阱」,規劃2030年前將研發支出提至GDP 2%(其中公部門約0.8%;私部門由現行0.6%提高到1.2%),放寬外國專業人才延攬法規、推動中小企業數位化。
斯洛伐克在 2025 年 IMD 數位競爭力評比中,雖具備部分亮點或優勢(如隱私保護法制、高科技專利、手機普及率),但其整體排名第 57 名、得分僅約 50.72 分,位列後段班,顯示斯國在數位化浪潮中處於追趕者角色,與鄰近 V4 國家相比,表現更是落後,企業和投資者傾向選擇技術成熟、政策穩定的國家,若缺乏數位與創新能力,可能影響外資流入。未來若要提升斯國數位競爭力,關鍵在於加強人才國際化、加速企業及產業數位轉型、提升政府制度與組織的彈性、建構創新生態系統、並在資訊安全與數位應用能力上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