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憑藉充沛的日照資源優勢,寄望太陽能產業成爲永續性能源轉型的核心引擎
為實現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放目標並提升再生能源比重,太陽能已成為馬來西亞能源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憑藉位於赤道地理優勢,馬國每年可接收每平方米高達1,812千瓦時(kWh)的太陽輻照量,遠高於歐洲主要太陽能裝機大國即德國的900至1,200kWh,突顯馬來西亞陽光資源具備全球競爭力,亦有助於推動加速邁向低碳經濟。
依據馬來西亞每年平均每平方米地面可接收1,575至1,812kWh的太陽能量來做對比,一個普通4口家庭每月平均用電量約300至400kWh,全年用電量約3,600至4,800kWh。換算下來,僅需安裝2至3平方米的太陽能板,就能滿足家庭超過一半的年度用電需求,體顯出太陽能在馬國當地的高效利用潛力。
根據即將上市馬股創業板的太陽能光伏服務公司JS Solar引用其獨立調查報告(PROVIDENCE)指出,太陽能不僅綠色環保,更能降低電費甚至透過售電獲利。
太陽能具有多重優勢例如:省錢即可有效減低電費支出;賺錢即多餘電量可售予電網;環保即凈零碳排放;低成本即安裝費用低於生物質能及水電;靈活部署即可因地制安裝於不同場地,其應用場景廣泛以及安裝形式多樣化,包括地面固定式系統如住宅與商業屋頂、工業園區、公共建築以及漂浮式水面系統的安裝。因此,太陽能的發展亦逐漸帶動工程、採購、施工與調試(EPCC)等業務。
儘管在政策與投資推動下,馬來西亞太陽能行業一度快速成長,但市場接受度仍有待提升。數據顯示,馬國光伏系統新增裝機容量在2020年達到589兆瓦的高峰後,在2022年驟降至146兆瓦。受疫情帶動,該行業總值亦在2020年攀升至12億馬幣(約2.84億美元),隨後回落至2021年的8.6億馬幣(約2.03億美元)以及2022年的6.64億馬幣(約1.57億美元);然而在政府推廣措施刺激下,2023年則回升至7.97億馬幣(約1.88億美元)。
隨著政府能源轉型政策與綠色融資支持下,馬來西亞太陽能行業預計將於2026年達到15億馬幣(約3.55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23.5%。其中,屋頂光伏系統與大型太陽能電站將成為工業與商業領域的主要增長引擎。數據顯示,2019至2022年間,兩者總裝機容量已從894兆瓦增至1,933兆瓦;然而,新增裝機容量卻大幅放緩,意味著新項目落地速度已低於初期推廣期,行業正由高速擴張轉向穩步推進。
雖然光伏技術成本逐年下降,但中小企業與家庭對回本周期仍有顧慮,形成觀望心態。如若未來若能透過政策激勵、融資便利以及宣導推廣,太陽能有望成為馬國最具戰略價值的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