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工業界對美國關稅規則感到不安

儘管美國在 8 月初大幅下調關稅,但泰國製造業仍在努力應對美國對泰國進口產品關稅規則的挑戰。

華盛頓8月決定對泰國產品徵收19%的關稅,取代其36%的嚴苛稅率。然而,如果美國當局認定某些產品運往泰國,然後再出口到美國(通常稱為轉運),出口商就有可能面臨更高的關稅。

轉運和出口前景黯淡讓製造商感到擔憂,因為他們試圖克服今年以及長期適應新的國際貿易規則的挑戰。

據泰國工商銀行聯合常設委員會 (JSCCIB) 稱,一旦美泰兩國就轉運問題進行的談判結束,泰國預計將把區域價值含量 (RVC) 提高到 50% 左右。

區域價值成分是指產品價值中來自特定地區的百分比。如果在泰國組裝並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的區域價值成分為50%,則其價值的一半由國內原材料計算得出,另一半則由進口零件計算得出。

按比例計算是為了打擊原產地欺詐,並遏制中國商品作為泰國產品的再出口。

泰國工業聯合會(FTI)主席 Kriengkrai Thiennukul 表示:如果泰國未能滿足區域價值成分要求,美國將對經泰國運往美國的產品徵收 40% 的關稅。泰國工業聯合會是 JSCCIB 的主要成員。

FTI 對其 47 個行業俱樂部中的 24 個進行的初步調查發現,電子、鋼鐵和製藥三個行業的區域價值低於 40%。

電子業產品平均在地化率最低,為22.5%,其次是鋼鐵業30%,醫藥業35%。

平均本地化程度較高的行業有膠合板和木板(85%)、屋頂材料(82.5%)、食品和飲料(75%)、石化產品(70%)、汽車(66.6%)、橡膠(65%)和草藥(60%)。

截至7月11日,仍有13個產業尚未提供產品的區域價值成分訊息,另有10個產業表示未向美國出口產品。

Kriengkrai 先生強調,創業家需要遵守 RVC 規則,以保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他說:如果各行業的產品被徵收基於區域價值成分的關稅,這些行業將受到嚴重影響。

根據媒體報道,唐納德·川普政府實施更嚴格的進口關稅,據信是針對那些試圖透過第三國(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向美國出口產品以避免高額關稅的中國製造商。

今年早些時候,川普誓言要對從東南亞進口的太陽能板徵收高額關稅。此前,美國政府於一年前對東南亞幾家大型太陽能設備生產商發起一項調查,要求其保護國內業務。

此次關稅針對的是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的公司,回應中國對美國市場提供補貼和傾銷不公平廉價產品的指控。

銷售上海晶科能源控股公司生產的太陽能板的 New Energy Plus Solutions 執行長 Treerat Sirichantaropas 表示,泰國對美國的太陽能板出口引發人們對轉運的擔憂,因為一些中國製造商在將太陽能產品重新出口到美國之前,會先在泰國重新貼牌。

他說,其他中國生產商專注於在泰國銷售屋頂太陽能板。

泰國工廠主要由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經營,因此從這些工廠出口電動車可能不會面臨區域價值鏈關稅的風險,因為許多製造商宣布計劃使用國內採購的材料進行電動車組裝。

泰國投資委員會(BoI)表示,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承諾將在該國採購零件。 BoI指出,預計本土零件將佔電動車總零件的90%。

長安汽車銷售(泰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裁沈興華表示,重慶長安汽車承諾在泰國投資高達 100 億泰銖,本地化比例起步為 60%,未來將上升至 90%。

長城汽車(泰國)總經理 Michael Chong 表示,長城汽車預計 80% 至 90% 的電動車零件將採用當地材料。

國家電動車政策委員會正在放寬參與國家電動車激勵計畫的電動車製造商生產用於出口的電池電動車的生產要求,以促進電動車出口。

這項轉變旨在加大力度將泰國打造為電動車出口基地。

這兩項計畫——EV3.0 和 EV3.5——要求製造商在開始本地生產之前,在當地生產電動車,以補償自 2022 年電動車補貼計畫啟動以來進口的汽車。

泰國不能讓區域價值鏈問題拖累第四季的出口,因為預計第四季出口將會下滑。

專家小組將出口下降歸因於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和泰銖升值。

隨著旅遊業不景氣和經濟持續低迷,出口商將失去競爭力。

泰國商會主席 Poj Aramwattananont 表示,全球經濟放緩可能會減少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進而影響出口驅動型國家。

JSCCIB 預測今年泰國 GDP 成長率為 1.8-2.2%,出口成長率為 2-3%,通膨率為 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