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云锋金融(00376.HK)宣布以约4,400万 美元收购1万枚以太坊(ETH),此举引发广泛关注。云锋金融由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与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于2010年联合创立,名称“云锋”取自两位创始人名字中的各一字。

该公司前身为1982年成立、1987年在港上市的万胜国际证券。2015年,云锋基金完成对该上市平台的战略控股;2018年,又完成对美国万通保险亚洲有限公司(MassMutual Asia)60%股权的收购,从而获得香港保险业务牌照。

剑指RWA 与数字资产

2025年,云锋金融开始布局虚拟资产领域,累计购入1万枚以太坊,总投资约4,400万美元,成为香港传统金融机构中率先大规模配置数字货币的机构之一。同时,公司与蚂蚁集团旗下蚂蚁数字科技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并对专注于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公链项目Pharos进行了战略投资。此前,Pharos还与拥有超过90亿美元存款的借贷网络Morpho达成合作,将其借贷基础设施引入Pharos主网。

目前,云锋金融持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第1类(证券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第6类(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以及第9类(提供资产管理)牌照,同时具备保险业务经营许可,形成证券、资产管理与保险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曼昆律师事务所指出,传统金融机构若想尝试涉足虚拟资产,可参考Tiger Brokers和ZA Bank的经验,申请并持有涵盖虚拟资产交易的1号牌照;若仅提供投资咨询与建议,则可依据4号牌照;而若希望合法管理包括虚拟资产在内的投资组合并提供相关服务,则需申请9号牌照。但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虚拟货币交易所都需持有7号牌照,因为其核心业务是通过电子平台进行自动化虚拟资产交易。

收购ETH 的战略考量

云锋基金公告称,其持有的ETH将在集团财务报表中作为投资核算。其指出,持有ETH有助于资产多元化,并减少对传统法定货币的依赖,同时探索以太坊在保险业务及去中心化金融新业务场景中的潜在应用。

五年前,同样有一家公司在大幅收购加密资产——MicroStrategy(后更名为Strategy)开创性地将比特币纳入企业财务战略。当时,Strategy通过发行股票与债务融资大量购入比特币,动机主要是对冲通胀及货币贬值风险。

近5年的时间里,Strategy花费了408亿美元,购入了超过58万枚比特币。

时间来到2025年,随着监管环境逐步成熟,出现了一批以Strategy为代表的数字资产财务公司(简称DAT 公司)这类公司不仅将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资产纳入企业财务储备,还将其作为核心战略之一。

与偶尔涉足加密资产的企业不同,DAT 公司主动累积数字资产,并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进行高效增长。投资者通过投资其股权,间接获得加密资产敞口,而无需直接持有加密货币。

这一趋势从Strategy扩散至全球多类型企业,包括日本的Metaplanet、专注打造比特币“战壕”的Twenty One Capital,以及依托资本结构进行加密持仓的新兴公司。资产类别也从BTC扩展至ETH、SOL、XRP、BNB、HYPE等数字资产。

截至目前持有加密货币的上市公司累计市值已飙升至 1600 亿美元,相较 2024 年初的约 900 亿美元已实现大幅增长,标志着投资者通过股票获得加密敞口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公司将数字资产视为合法的资产负债表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