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itget 旗下的公链项目 Morph 宣布取消原计划的新代币发行,转而直接采用 BGB(Bitget 平台币)作为公链代币。
这一举动让市场颇感意外。引发之前购买NFT或者节点的用户大规模维权:
表明上的原因说是原有业务路线出现的问题。
但是我们加密行业,业务完全可以慢慢做嘛!
个人觉得背后真正的原因很现实:发币不赚钱了。
在 2021 年牛市,动辄一个新代币就能带来上亿美元融资,但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
流动性不足,新币上线容易“高开低走”;
市场审美疲劳,散户对“新币叙事”兴趣减弱;
机构更倾向于可持续的退出方式。
相比之下,IPO(上市)已经成为更有效的资本工具。
比如:
Bullish 通过美股 IPO 募资 11 亿美元,上市首日市值一度接近 百亿美元;
这个估值,远远超过了多数交易所平台币的市值,包括 OKB (四十亿市值)和 BGB(五十亿市值)。
这说明: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和退出效率,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发币模式。
前有 Bullish,后有 OKX,Bitget 会不会也上市?
交易所的走向越来越清晰:
Bullish 已经借助 IPO 成功登陆美股;
OKX 也在积极筹备上市;
在这样的背景下,Bitget 如果未来也走上市道路,其实并不意外。
Morph 公链选择用 BGB,而不是发行新币,本身就释放了一个信号:BGB可以像BNB和OKX一样从交易所业务剥离,成为公链功能代币,为上市扫除障碍。
过去我们说“山寨季”,总是盯着链上小币的暴涨暴跌。但未来,山寨季很可能会发生在 美股市场:
现在加密的韭菜经过多轮洗礼,已经很精了,远不如股票用户信仰坚定(人傻钱多)。
换句话说,下一波狂欢,未必发生在链上,可能直接发生在 纳斯达克和纽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