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币安 Alpha 是 @binance Web3 钱包内的一个板块,用于上线早期项目并简化其交易流程。用户可以通过在已上线的 Alpha 代币上产生交易量来赚取 Alpha 积分,这让他们有资格获得新上线项目的空投。
它与币安现货或合约交易完全不同。在币安 Alpha 上线并不能保证进入现货列表。只有不到 7% 的 Alpha 代币最终成功登陆现货。
那么,既然已经有现货了,币安为何还要推出 Alpha 呢?这背后有官方说法,也有非官方的真正原因。
官方说法是,币安 Alpha 是一个“探索区”,让用户可以直接从币安钱包交易非常早期的代币。与需要证明更强基本面和流动性的现货交易区相比,它的定位是一个更“赌徒”的环境。
但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币安明白用户想要什么:空投奖励。这里的核心是 Alpha 积分。它们鼓励用户采用币安钱包,产生更多交易量,为币安带来更多用户和收入。
它也让币安可以在不承担现货上线失败声誉风险的情况下,测试大量的项目。
不公平的待遇
大多数在币安 Alpha 上线的项目最终都疏远了他们自己的社区。
想象一下你从项目一开始就在那里:早期支持项目、测试每一个新功能、提供持续反馈、在 Discord 上保持活跃、帮助新人。
然后 TGE(代币生成事件)来了,你期待你的努力终于能得到回报。但你却看到代币首先在币安 Alpha 上线,空投给了那些 Alpha 积分农户,而你甚至还没有拿到社区分配。
这些散户随后抛售代币,导致价格暴跌,而你只剩下一些残羹剩饭。这就是大多数在币安 Alpha 上线的项目所发生的情况,许多人对此感到非常沮丧。
炒作与抛售效应
我分析了几乎所有在币安 Alpha 上线的代币,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未能长期存活。
每个人都想知道每个项目有多少代币供应量空投给了币安 Alpha 用户,但币安从未披露过这一信息。他们只公布了每个申领的代币数量和所需的积分门槛,但从不透露总的空投池大小。
根据估算,空投的供应量百分比取决于项目,但通常在总供应量的 2.5% 到 5% 之间。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尤其因为这些代币是在上线时直接分配,而且没有给到真正的社区。
这些代币通常会立即被抛售,这并不奇怪。
最近,币安 Alpha 用户每人收到了价值约 4000 美元的 $MYX 代币,考虑到他们并非原始社区成员,这个数额是巨大的。
交易量操控
Alpha 上线正在成为现货上线的强制性步骤。
这意味着所有在 Alpha 上线的项目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必须表现出强劲的吸引力,以确保能快速进入现货列表。币安考察的主要标准之一是交易量。
猜猜会发生什么?项目方会人为地夸大其交易量,以显得更具吸引力。这种人为的提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刷量交易、大量分配 Alpha 积分,或隐蔽的炒作与抛售策略。
问题是,项目方吸引到的不是忠诚的社区,而主要是投机取巧的空投农户。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可持续的。
可持续性问题
有些人可能会争辩说,币安 Alpha 确实也拉盘了一些代币。这确实是事实,Alpha 创造了稀缺性和曝光度,自然吸引了寻求早期入场的交易者。别忘了,用户为了获得空投资格而埋伏 Alpha 积分,这要求他们产生更多交易量。所有这些都增加了流动性和市值。
但这些都不可持续。绝大多数用户并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来,他们是为了撸积分。一旦奖励结束,活跃度就会崩溃。
Alpha 也没有带来任何真正的产品创新。它主要是一个展示平台加上空投机制,因此在最初的热度消退后,很难维持兴趣。
此外,在币安 Alpha 上线的代币,其实早就可以直接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上交易,通常成本更低。人们使用 Alpha 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撸空投。
这使得任何项目都很难通过 Alpha 上线来建立持久的价值。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例如,$LINEA 社区就明白,LINEA 不应该在币安 Alpha 上线,他们意识到这将把代币分配给除了从一开始就支持他们的社区之外的所有人。
无法保证现货上线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许多人似乎没有意识到:Alpha 上线并不能保证现货上线。我见过很多项目为了获得现货上市的机会,接受了 Alpha 上线,本质上出卖了自己的社区,但最终却从未能进入现货列表。
结果呢?他们白白牺牲了社区。
verasitytech 的团队自己也说过:如果他们无法在币安获得现货上市,他们基本上就完了。很明显,他们选择 Alpha 上线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进入现货列表的希望。
最终思考
归根结底,这是项目方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我个人不认为 Alpha 上线是一个好消息。它通常意味着项目为了短期的炒作而牺牲了社区。
我更愿意看到一个项目忠于自己的社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建立热度。
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在 Alpha 上线的项目都是坏的,具体条款可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Alpha 对于可持续增长来说,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